松梅雙鶴圖軸,清,沈銓,絹本設色,191cmx98.3cm,北京故宮博物院藏。此畫為作者晚年之作,筆觸細致工整,造型生動準確,技法出自明代而又極具個人風格,筆墨工致,敷色濃艷,注重渲染,形象逼真,富有立體感。勁健、流暢的線條,細密的局部勾畫,完美的畫面構(gòu)圖,令人難以看出此乃年已古稀之人的手筆。
?
沈銓(1682-1762后)字衡之,號南蘋,浙江德清人,是清代中葉頗負盛名的畫家。工寫花卉翎毛,設色妍麗,畫人物得不傳之秘
沈銓年少時因家境貧困,隨父學扎紙花、紙冥屋等手工藝。后在平湖拜花鳥畫家胡湄(字飛濤,號晚山,又號秋雪,浙江平湖人)為師,為其入室弟子。至20歲左右,專事繪藝,并以此為生。清初至乾隆年間,花鳥畫風格多樣,有以八大山人和石濤為代表的水墨寫意派、以惲壽平為代表的常州惲派、以高其佩為代表的指頭畫派、以郎世寧為代表的新體畫派等。沈銓與上述諸家畫風均不同,遠宗五代時期黃筌寫生法,近取呂紀畫法,善繪花卉禽獸,注重寫實,畫風謹嚴工細,造型準確生動,工致精麗,賦色濃艷,極盡構(gòu)梁之巧。
雍正年間,沈銓的畫作《百馬圖》流入日本皇宮后,日本國王非常喜愛,遂派特使來中國尋訪沈銓。清雍正九年(1731)沈銓受日本之聘去長崎,偕弟子鄭培、高鈞等東渡日本,居長崎3年。其畫風深受日本人推崇,形成“南蘋派”寫生畫,對日本畫壇影響巨大。日本畫家園山應舉將其譽為“舶來畫家第一”,沈銓可謂是促進中日繪畫交流的一大功臣。
沈銓的工筆花鳥走獸主要是繼承了院體繪畫傳統(tǒng),同時又受文人畫思想影響,從明代院體脫胎而出,汲取了文人畫抒情寫意精神,在寫生方面自創(chuàng)新格,將工筆、寫意、兼工帶寫、重彩、淡彩、沒骨、水墨、白描、勾勒填彩、鉤花點葉等繪畫技法在寫生中靈活運用并加以發(fā)展,既重形似,又重神似。